近日,集团公司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事故紧急通报视频会,马永生董事长指出,公司接连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问题非常严重,影响极其恶劣,要求各单位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
院党委高度重视,充分发挥领导引领力作用,第一时间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全院落实“四看四严”安全生产工作精神,“三查三强”促安全主题党日工作,督导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强化组织保障、监督检查工作等,保障全院各项落实工作高效开展。
院党委部署开展了系列落实工作。一是强化安全生产思想认识,加强事故教训学习。5月23日,组织各部门(单位)通过视频+现场的形式进行专题学习,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事故案例学习,严格按“三查三强”要求查摆在抓安全、强安全、保安全方面存在的差距不足和整改措施,持续夯实安全生产思想根基。二是强化开展全院安全生产综合大排查。5月27日,组织开展全院安全综合大排查,督导落实排查发现23项问题进行整改,其中13项已完成立行立改。针对在科研生产过程中严细实的工作态度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三是强化“示范井工程”等重点项目安全生产保障。按照“大党建共建、 大专家支持”工作思路,实施 “流程化、标准化、模板化”工作方法,通过建立现场实施项目组和党小组,成立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区、安全生产示范岗,充分发挥党建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引领作用。重点针对“示范井工程”中马306-1井的漏失、丁页2-1HF井先进技术模板化、北201-37HF井的效益提速等问题,组织多轮次会议沟通,充分论证方案可行性,确保“示范井工程”等重点项目安全平稳运行。四是强化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政策和要求,动态发布疫情防控最新措施通知,完善应急处置预案。4月24日至5月27日,共组织全员21次共计4203人次的核酸检测工作,结果全部阴性;采取控制到岗率25%以下、家庭单位“点对点”、“一区一策”等细化措施;5月16日、5月23日开展两次疫情防控“四不两直”检查,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科研生产不断线。五是强化HSE体系有效运行。为强化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建立了全员HSE岗位培训矩阵体系,配套安全培训信息化平台,5月12日上线测试运行,实现全院各岗位员工、新入职员工、外聘人员等500余人的培训全覆盖。5月19日,组织绿色基层创建第一轮验收会,有钻井液所、实验中心、大陆架公司等5个部门自评优秀,其余8个部门已下发整改清单,督导完善提升,夯实了绿色研究院创建工作基础。
为贯彻落实永生董事长讲话精神,围绕“四看四严”工作要求,建立我院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促进我院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结合工程院科研生产实际,院党委将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工作部署。一要强化各级领导引领力,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着力解决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衰减问题。抓好部门层面、项目层面、班组层面的责任落实。二要进一步强化HSE管理体系运行。6月份,结合HSE体系内审,持续开展危化品、“示范井工程”项目现场、控压及压裂施工现场等安全风险排查及督导,特别是院内承包商安全管理等7项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的持续降级。同时,全力推进绿色研究院创建工作,确保9月份完成绿色研究院创建申报。三要强化全员安全培训,切实提升员工能力素质。借助安全培训信息化平台,开展全员“安全天天练”、“安全生产月岗位培训”等培训活动,让“每天三道题”、“安全天天见”入脑入心。计划6月份,针对国家新的安全环保法律、法规等,积极邀请业内专家举办“安全大讲堂”、“安全专家讲安全”等活动,提升全员依法合规意识。结合院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活动月”具体方案,抓好安全工作落实,做到“三个学习、三个做实、五个确保”。四要强化承包商安全管理。近期要组织开展承包商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全面梳理承包商的资质准入等情况;强化审核承包商项目经理等关键人员安全管理水平,强势管理,坚决遏制承包商事故发生。五要强化安全工作“四不两直”检查。重点对西北工区超深井、川渝高温高压井、控压作业、大型压裂现场等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坚持“有险必控,有患必除”。六要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针对目前北京仍有多个封控、管控区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一区一策”、坚持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强化家庭单位“点对点”出行等措施,切实保障科研生产有序运行。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安全工作要抓早、抓细、抓实,安全工作的立足点,应当放在早发现、早预防上,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全院将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精神一如既往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筑牢我院科研生产的铜墙铁壁,以优异的安全生产业绩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百沙路197号中国石化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102206 电话:010-56606666
技术支持: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