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牧和徐大伟在实验室
在广袤无垠的西北沙漠深处,有这样一对年轻的身影格外引人瞩目,他们便是北京化工大学毕业的博士师姐弟——王牧和徐大伟。两人于2019年和2021年先后入职工程院,迅速崭露头角,成长为油化中心深地钻完井工作液研究团队的青年科研骨干。
8月,西北工区固井工作量激增,施工井次创历史新高。在这关键时刻,油化中心党支部迅速响应西北中心的技术支持需求。作为青年党员王牧和徐大伟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要求奔赴西北前线,吹响了固井支持的冲锋号。
在沙漠的日子充满挑战,沙尘暴频繁肆虐,但这两名青年党员却从未退缩。他们身着工装,顶着烈日与风沙,在专家指导下,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固井一线。他们的足迹遍布顺北5-22H井、于深2井、顺北隆2井、顺中4-4X井等10余口井,每一口井都见证了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坚定信念。虽然连轴转的实验和施工令他们疲惫不堪,但他们的眼神中始终闪烁着拼搏进取、甘于奉献的坚定信念。他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同事,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除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他们还带来了自己的“秘密武器”——自研产品SCFL-240W降失水剂。该产品依托于科技部攻关项目“万米特深井井筒工作液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降失水剂在高温下失效的难题,其低黏度特性还显著降低了现场水泥浆配制的难度。在现场,他们与同事们并肩作战,共同见证了SCFL-240W在顺北隆2井和顺中4-4X井成功应用,也为后续的技术改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此外,他们还积极与现场人员合作,一起对新研发的化学剂样品进行评价。在“三查三比三看”活动中,他们深入讨论了化学剂与现场体系的适配性问题。通过对比其他成熟化学剂,不断发现问题、学习先进经验、推动自我革命,依据问题导向明确化学剂改进完善的方向,加快推进油田化学剂现场应用。他们不仅带着产品走向现场,更带着需求和问题返回实验室,将这次技术支持的所思、所感、所获记录整理成文字材料,与油化中心团队人员分享,在现场和实验室之间架起了桥梁。
在这段难忘的日子里,王牧和徐大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寄语:“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王牧在井场支持服务
徐大伟在井场支持服务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百沙路197号中国石化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102206 电话:010-56606666
技术支持: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