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专家为科研人员授课
今年7月—8月,中国石化固完井重点实验室承办了未来能源论坛专家系列讲座,先后邀请了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石油与地质工程系邬星儒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李妍教授、李敬彬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韩宝国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邹先坚、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高级专家桑来玉、院专家杨红歧、常连玉、董晓强等9位专家开展了9场专家讲座学术交流,开拓了科研人员的学术视野,活跃了学术氛围,提高未来能源论坛学术影响力。我院各研发中心相关科研人员参加了交流活动。
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石油与地质工程系邬星儒教授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了四川盆地页岩气井套变机理及相应的工程措施,以及在该研究方向开展的相关理论模拟、实验室测试和工程实施方面所得到的一些认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李妍教授系统介绍了构建水泥微纳观调控机制、跨尺度实现宏观力学性能的可控与优化方法,为超高温固井水泥的高效研发提供了理论与技术的基础性研究。李敬彬教授讲解了纯水力喷射径向水平井关键技术研究进展、柔性钻具径向水平井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径向井压裂技术研究进展、径向水平井应用前景等内容。韩宝国教授讲解了本征自感知混凝土的组成与制备、测试与表征、性能与调控、机理与模型及其在智能基础设施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现今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策略。邹先坚教授分享了深地储库分布式光纤安全监测关键理论技术,构建储气库地上地下一体化安全监测理论技术体系,为地下储库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和实时监测数据支持。
我院桑来玉、杨红歧、常连玉、董晓强4位专家针对西北超深井固井技术、自动化固井技术研究进展、储气库井井筒密封固井技术以及高温钻井液研究进展及体系构建对策开展了学术研讨。
交流过程中,与会人员围绕套变机理、超高温固井水泥的高效研发、超短半径径向水平井关键技术、本征自感知混凝土研究关键技术、储气库地上地下一体化安全监测理论技术、西北固井技术难题、自动控制固井技术、储气库井筒密封失效难点及对策、高温钻井液构建技术对策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不仅为我院科研人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我院科研人员提供了与专业院校教授以及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共同探讨未来能源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为我院与专业院校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百沙路197号中国石化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102206 电话:010-56606666
技术支持: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