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工程院广阔的舞台上,西南技术支持中心、西北技术支持中心、大陆架公司以及在一线现场技术支持服务的工作点是科研生产经营的最前线,发出了无数动人心弦、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的一线“声音”。在这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高质量发展航程中,这些“声音”正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务实的态度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共同谱写着工程院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度和针对性,深入了解、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和诉求,7月1日至7月15日期间,华允贝及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员工思想动态调研组,先后赴西南技术支持中心、西北技术支持中心、大陆架公司以及一线80%以上的现场技术支持服务工作点进行实地调研并慰问,切实解决员工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调研过程中,他们发扬求真唯实精神,采取座谈交流+个别访谈、书面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调研、集体研悟相结合等方式深入开展,并围绕科技创新、技术支持、成果转化、改革管理,党的建设中的焦点、热点问题,了解员工的思想认识、“急难愁盼”及意见建议。
走进大山深处的焦页31平台,在压裂车巨大的轰鸣声中,调研组与一名青年员工的面对面交流与探讨。
调研组在西北油田TH123161X井了解大陆架品牌工具现场技术支持应用情况及驻外一线员工生活情况。
此时的施工现场正在对我院自主研发的PGA暂堵剂进行应用,只见这位满身油污的瘦弱年轻人迅速的擦拭脸上的汗水,说道:“我们的产品在现场施工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为井下压裂新裂缝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有效地解决了焦页31平台临井串压情况,我想进一步源头参与咱们PGA堵漏剂的研发全流程。”
来到丁页19HF井井场外,一名90后科研博士与两名90后现场工程师已早早的等候着,他们开心的笑容验证了由工程院自主研发的低油水比油基乳化剂产品及以该产品为核心的油基钻井液体系技术在该井的应用成功。
当前井上正在二开钻进,他们表示:“希望院本部建立各中心与前方支持中心的技术协同分享机制,可以更多的向院专家进行学习。”......
这些朴实的话语,不仅反映出一线员工的精气神,更反映了他们身处现场科研技术支撑前沿,对每一个环节的真实需求。调研组一丝不苟的记下了大家的意见,并表示将及时反馈给院领导,让我院前方技术支持中心能够迅速调整,解决现场勘探开发难题。
来自克拉玛依前线驻点及塔里木前线驻点的销售团队同样传来了“声音”。
“给我们准备一万件固井用扶正器,7天交货,你们要迅速准备。”前往现场驻点调研的途中,前线销售人员便接到了甲方客户的电话。
随后,销售人员说道:“甲方客户经常会提出临时需求或者更改钻井设计,并且对非常规尺寸的产品某些功能提出了新的需求,虽然我们是‘甲供’,但我们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科研技术响应,市场份额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抢占。”
这些可爱而又浑身充满干劲的销售推广人员,他们直接面对系统内外的客户,最能感受到勘探开发一线的脉动和需求变化。
他们提出,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第一时间迅速响应,必须不断优化产品,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现场技术服务,持续提升我院“卓灵”品牌产品的质量,赢得了系统内外市场的好评,才能赢得青睐。
在西南技术支持中心、西北技术支持中心及大陆架公司,科研人员也发出了坚持问题导向的强烈呼声。
华允贝在绵阳新桥1井台了解智控现场技术支持及驻外一线员工生活情况。
“我们要深入了解一线勘探开发的痛点和‘卡脖子’技术瓶颈,有针对性的得到后方研发的强烈支持,逐步形成可用于转化的‘技术包’及‘产品包’,更想进一步了解我院的高精尖‘武器’(可用于现场支持的成熟技术),也方便我们对我院的‘金刚钻’技术进行推介宣传和培训”。只有这种以现场勘探开发问题为驱动的科研创新理念,才能推动着我们在技术领域不断突破,彰显着工程院产品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我院核心竞争力。
在驻外基地工作的院专家及中层干部也对技术支持、三级研发体系运行表达了深刻的看法:“坚持问题导向是我院发展的重要理念。我们驻外一线的所有员工是工程院的眼睛和耳朵,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是最真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当前,在提升技术支持与转化质效方面,还存在研发、推广、应用之间的协同不畅通。因经营绩效指标压力大,对支持项目缺乏主动选择,存在能争取到什么项目就干什么项目的情况。而且属地化用工无法胜任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支持任务重但成熟的技术人员少,在如何做实支持中心属地化用工和支持模式等方面还需要深化研究。” 我们不仅要倾听这些声音,更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将解决问题作为推动工程院进步的动力。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员工以正确的方式发现和分析问题,形成全员参与、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局面,这样工程院才能不断创新,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基业长青。
调研组在四川德阳钻井液实验室了解产品研发及应用情况
坚持问题导向,不仅需要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剖析问题的本质。通过此次调研,了解到驻现场一线员工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准确地找出问题的根源。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贴合实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我们应积极倾听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和有效的反馈机制,营造出全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在坚持问题导向的道路上,来自现场一线的“声音”犹如明亮的灯塔,当这些声音汇聚成强大的合力,便能助力我院在复杂多变的科研生产环境中稳健前行。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百沙路197号中国石化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102206 电话:010-56606666
技术支持: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