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工程院在京召开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暨石油工程高层论坛、石油工程青年卓越工程师论坛。首次公开发布“石工卓灵”系列特色工具、仪器、油田化学剂、数智产品等石油工程技术领域高科技产品和技术。论坛以“创新、发展、卓越、低碳”为主题,院士、专家、青年人才齐聚一堂,分享创新成果、探讨发展方向,共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孙金声、杨春和、孙焕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金衍、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冠军、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宣传部副部长阎慧蓉、科技部副总经理关晓东、信息和数字化管理部副总经理赵学良、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副总经理杜坤、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郭齐军,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徐旭辉出席发布会及论坛;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地高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海油研究总院等9家系统外企业领导,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物资装备部、资本和金融事业部、西北油田分公司等19家系统内企业的领导及相关部门150人到现场参加发布会及论坛。院领导赵金海、刘宝增、华允贝、丁士东、王敏生出席。
上午9点整,发布会正式启动。首先进行了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与会嘉宾观看了工程院宣传片,深入了解工程院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的成绩。
赵金海为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致辞,代表院党委对各位院士、领导及嘉宾的到来与支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他说:多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技术搞上去”的殷切嘱托,紧密围绕油气和新能源开发需求,争当践行能源技术革命的排头兵,与兄弟单位协同攻关,努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实现了深井特深井钻完井工程和非常规油气工程等关键技术突破,支撑了国内外油气和新能源的勘探开发和产能建设。我们希望以本次发布会为契机,围绕石油工程产品技术搭建一个全新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共同促进石油工程技术高质量发展。未来,我们继续秉承“胸怀大局创新、聚焦价值创造、协同共赢创效、惟实励新创优”的价值理念,坚持开放办院,与国内外同行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携手并进,共同谱写石油工程技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现场嘉宾热烈的期待中,发布了“石工卓灵”系列高科技产品和技术7项,包括卓灵SM-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卓灵SCOT-可降解PGA暂堵产品,卓灵SIT-注氮水泥浆固井一体化技术,卓灵SNM-近钻头伽马成像系统,卓灵SGMA-一体化测井软件平台,卓灵SDDO-石油工程决策支持系统及大陆架SCET-高性能固井工具。通过视频展示新产品新技术的优越性能、应用效果和团队分享研发历程,让嘉宾们对各项技术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
中国石化内部10家企业以及中海油服、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等企业现场与工程院签订了合作协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协主席、油气开发领域首席科学家李阳讲话,充分肯定了工程院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石油工程高质量发展上做出的突出贡献。他希望工程院继续发挥中国石化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加强顶层设计,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体制机制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决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奋力书写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国75周年。
与会嘉宾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新产品新技术展台,仔细倾听了解技术介绍、性能及应用效果。
下午,以“创新、发展、卓越、低碳”为主题,同步开展了石油工程高层论坛和石油工程青年卓越工程师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新能源与清洁资源领域首席科学家孙焕泉主持石油工程高层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董事、院长,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孙金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岩石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特聘首席科学家杨春和分别做了中国石油万米深地“井工程”技术进展与展望、发展氢能产业,引领绿色未来的学术报告;赵金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金衍、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汪海阁、中海油研究总院副总经理李中、丁士东分别作报告。
王敏生为石油工程青年卓越工程师论坛致辞。来自工程院、华北石油工程公司等9个单位11名企业青年科研人才围绕井筒技术、地质力学建模、钻井液体系、钻完井技术、固井工具仪器等方面内容作报告,分享了经验,碰撞了思想火花。现场专家对11个报告进行了评比并为优秀报告颁奖。
当天,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工程院副总师、首席专家、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了系列活动。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百沙路197号中国石化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102206 电话:010-56606666
技术支持: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