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你打call!工程院“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开始啦

近日

工程院“十大杰出青年”评选

正式启动

经各单位推荐

明确18位正式候选人

他们,有的是科研领域的佼佼者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有的是施工一线的排头兵

为支撑油气增储上产砥砺前行

有的是管理岗位的精英

用智慧和担当为工程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展现着新时代工程院青年风采

让我们一睹这些优秀青年的风采吧

 

周号博 

周号博同志长期从事控压钻井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参加工作10年来,主持及主研承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5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研发了第一代液动精细控压钻井系统,深入钻研井筒压力调控基础理论与方法,自主开发精细控压钻井监控系统,实现了精细控压系统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针对第一代精细控压装备体积大、应用成本高等问题,主持研发了第二代模块化伺服电动精细控压系统,构建了基于伺服电机运动状态精准控制的压力精细调控方法,实现了国内首台套模块化全电直推式精细控压装备的现场应用。近两年,组织开展了10口井精细控压技术现场推广,有力保障了中国石化首批压后取心井组、胜利页岩油国家示范区、华东页岩油示范区溱页1平台安全高效钻井,有力提升了我院成果显示度与技术支持贴合度。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专利金奖1项,前三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9件、认定专有技术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


马锦明 

马锦明长期扎根现场,从事固、完井井下工具服务和推广工作。在工作中结合实际,针对尾管悬挂器、双级注水泥器等工具进行深入研究,先后参与完成中石化“深地一号”系列井、中石油呼图壁储气库、温吉桑储气库等重点风险探井固井现场服务,累计完成现场技术服务500余井次,为工具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大陆架公司西部区域经理,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带领西部区域在经营收入、技术服务等指标屡创历史新高。紧紧围绕“扎根西北 面向深地”这一工作目标,先后在“深地一号”系列井、万米深井等工程实现创纪录应用。深入挖潜西北油田市场,全面做大塔里木油田市场,巩固探索新疆油田、吐哈油田及青海油田现有市场和储气库新市场。全年狠抓技术服务过程管控,保证服务成功率;持续强化战区内部管理,安全生产运行平稳;加速团队建设和青年员工培养,积蓄后备人才力量。以身作则,打造了一只锐意进取、踏实奉献的技术推广支撑团队——“胡杨突击队”。2022年获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23年获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年获院先进工作者。


周珺 

周珺同志长期从事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工作,他主持的“顺北高温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技术”和参与的“顺北一区断溶体油藏储层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经鉴定整体达国际领先水平。全程参与了顺北4号、7号、8号和10号断裂带勘探突破及顺北油气田“深地工程”建设。近五年累计完成酸压井设计40余井次,其中顺北8X、顺北10X等多口高产井被新闻联播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持续攻关普光气田低品位碳酸盐岩复合酸压技术,支持了普光陆相页岩气、通南巴致密砂岩和东濮页岩油等领域的勘探开发,获得中原油田的高度认可。在基础前瞻和前沿技术方面,基于人工智能+多数据融合+压裂模型,建立了动静态数据融合的智能压裂设计代理模型,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压裂优化设计软件。获中石化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局级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前瞻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4篇(SCI/EI 13篇),获“中国石油科学十佳论文”,出版专著1部,授权专利11件。参加“三百三千”实践锻炼,先后获中石化青科赛表彰、北京青年学术演讲中石化赛区二等奖、工程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周林波 

周林波同志从事复杂油气藏储层改造工艺研究和技术支持工作,长期扎根油田一线,切实把科研成果转化为解决生产难题的关键载体。

一是实干践行初心使命。传承“苦干实干”石油精神,只要油田需要,敢于迎难而上,支持服务的油气井遍及新疆、重庆、四川、华北、湖北等区域。担任支部组织委员,调查研究接地气、党建共建聚人心,为攻坚克难提供思想保障,以实际行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扎根一线搞科研。持续10年攻关高温井酸压技术难题,连续6年负责油田横向科研项目,创新提出碳酸盐岩高导流自支撑酸压技术;注重研究成果转化,形成油田现场可落地的技术方案,在塔河油田、顺北油田、川渝地区应用超过30井次。

三是勇担工作多面手。2022年2月调入西南技术支持中心,负责部门生产运行、合同财务管理、完井成果转化等工作。根据院机构改革要求,迅速转变观念,高效推进西南中心“做实”工作,协助建立项目管理运行一体化、技术支撑一体化、区域协调保障一体化体系。压茬推进雷页1井、兴页9井、綦页深1井、PGA材料等重点项目,提升了技术支持成果的显示度。

近年来,获中石化技术发明二等奖、中石化管理现代化创新二等奖等成果,获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岗位明星等荣誉称号。


姚云飞 

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石油工程发展战略、市场分析、竞争力评价、低碳前瞻等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参与集团公司、工程公司、工程院等科研课题10余项,编制发展规划15项,完成市场分析、市场动态跟踪、低碳转型发展等各类参谋支持任务70余项。获国家能源局能源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集团公司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第一和第二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笔编写的5篇研究专报被国办、国资委和集团公司采纳,多次获工程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荣誉称号,为中国石化上游业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胜 

精准把脉,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科研攻关。李胜同志始终坚持需求导向,解决实际问题。围绕龙凤山气田构建出了适合长裸眼井段的复合盐防漏防塌钻井液体系。聚焦东胜气田储层保护需求,研发了低泡型高效防水锁剂和无黏土低损害防塌钻井液体系。针对塔河油田储层损害难题,构建出了既具储层保护又环保的“双保型”低成本无固相钻井液体系。

深入一线,坚持贴近生产助力成果落地。注重科研成果转化,首次将高温高盐聚合物降滤失剂、低油水比油基钻井液、抗高温抗钙无固相钻完井液等特色处理剂及体系在现场进行先导试验。负责及参与30余口井技术服务与支持工作,年均出差5个月以上,高效完成了福1井、且深1井、顺北鹰1井、梨页1HF井、梨深2-1井等多口重点探井,创多项石油工程新纪录。

勇挑重担,坚守党员初心奉献油气事业。作为“抗高温无固相钻完井液突击队”队长,疫情期间坚守一线97天,助力塔河油田提效提产。作为“抗高温完井测试液党员突击队”副队长,20天内高效开展了400余组实验,构建出了满足福1井测试施工要求的超高温完井测试液体系,春节坚守一线,确保顺利完成超高温测试作业。作为“抗温200℃白油基钻井液党员突击队”队员,春节加班加点攻关全油基钻井液体系,保障了且深1井超深复杂盐膏地层顺利施工。

入职以来,荣获省部级奖3项、局级奖8项、院先进工作者称号2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次。


李昌盛 

李昌盛同志兢兢业业,乐于钻研,重视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工作,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成了7项中石化科技部项目和1项中石化信息部投资项目,其中作为技术首席完成4项省部级项目,正在主持1项科技部攻关项目,主导研发的石油工程决策支持系统获得了多项省部级和局级奖励。在成果转化和产品推广方面,全面负责数智中心成果转化和应用协调工作,并作为决策系统负责人,长期深入西北油田分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等多个油田进行软件产品的推广应用,并完成了项目投标、合同签订、项目实施和费用结算等,并在中石化信息化大会上作为单位代表演示了石油工程决策支持系统,获得了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EI收录1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5件,获得授权专利5件,在科研生产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戴文潮 

戴文潮同志参加工作十余年,秉承“学一行专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的宗旨,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及参与研制的底封拖动分段压裂工具、滑套系列压裂工具现场推广应用六十余口井,直接经济效益三千余万,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作为“压裂工具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参与系列压裂工具标准、作业规范、操作流程制定及现场技术服务工作,相关成果获中国石化集团、石化联合会等多项科技奖。主持开展的“自动化固井水泥头及闸阀撬”等智能型固完井工具,部分样机成功完成现场试验应用。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开展了“定点定向喷射造孔装置及工艺研究”科技部前瞻及科技攻关项目,相关技术及配套工具经现场应用证明具有一定增产效果。参与编写了“固井水泥头及固井胶塞”石油行业标准,“多级滑套分段压裂工具”中石化企业标准等多项技术标准。先后获中石化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科技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29项(前三),实用新型15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篇(第一作者)。


衣相霖 

2021年入职以来,衣相霖同志一直扎根西北,围绕“深地1号”钻井工程设计及井筒完整性提升开展技术支持工作60余井次,年均驻外工作时间超过270天,2023年度甲方对衣相霖同志履职评价A级(96分);主持和参与完成了科研项目4项,联合申报中石化一级企标1项。

一、坚持以“设计+现场”推进我院一体化技术支持品牌建设

编写了顺北第一口斜穿巨厚泥岩的超深侧钻井顺北83CH井钻井工程设计,同时针对该井超深高温小间隙尾管固井难题,通过40余组室内实验优化弹韧性水泥浆体系配方,有效提升了体系胶结防窜能力,提前驻井掌握第一手资料,该井固井施工顺利。与西北联合完成了顺北首批三级井身结构井钻井设计,已成为顺北工区主流井身结构,单井成本较四级井身结构节约500余万元。

二、坚持“产研结合”,做有“油气味”的科研

围绕超深断控型储层溢流识别难题,依托与西北油田分公司联合的科技部项目,结合在典型溢流井顺深1斜井等驻井100余天收集的第一手数据,创新了一种基于符号化算法的断控型储层溢流识别方法,该方法对溢流类型识别准确率达到了100%。围绕超深井钻井技术标准化要求,通过战略横向,作为主要撰写人联合多单位申报了超深井钻井领域首个一级企标《超深井钻井技术规范》,现该标准已通过科技部立项。

 

刘建坤 

刘建坤同志主要从事特殊油气藏、致密油气等领域的压裂技术研究及技术服务工作,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研发计划1项、科技部攻关项目3项、油田部等项目10多项。获中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行业协会一等奖2项及二等奖1项,工程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及二等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6件(前3),获中石化专有技术4项,获软件著作权1项,编制行业标准2项、企业标准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8篇(SCI 3篇、EI 1篇);出版专著2部。在特殊油气藏、致密油藏及复杂疑难储层改造领域取得多项技术创新,提出了“双缝高导流复合压裂”等10多项压裂技术;负责的复杂气藏立体缝网高效压裂关键技术等两项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多项研究成果助力龙凤山火山岩气藏、鄂南及泌阳致密油等油气藏增产稳产。作为东北及华北大区经理,为我院工程技术在东北及华北大区的转化及推广应用做出积极贡献;负责完成了北201-37HF等重点井及示范井的压裂技术服务,推动我院多项技术的示范及先导应用;牵头我院6种液体、4种工具、1种新材料在4个工区8个油气田推广及规模应用,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负责的多项技术服务项目被评为“精品工程”,在东北、华北、河南等工区赢得了良好市场口碑;扎根一线,敢于担当,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建立了一支致密油气压裂攻关技术团队。

 

张栋 

丹心如炬永向党,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张栋同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科研能力突出,工作以来技术支持成效显著,主持完成8项局级以上项目,承担了7口重点井钻井液技术支持。作为天津建设项目筹备组主要成员,主动作为,兢兢业业,高质量推进项目有序运行。

攻坚创效铸辉煌。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抗高温抗钙无固相钻完井液技术研究》等8项重点科研项目,研发了抗高温无固相钻井液体系,在顺北5-4HCH等井成功应用,解决了缝洞型储层保护难题,打响了工程院特色钻井液技术品牌。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完成顺北11、且深1等7口重点井钻井液技术支持,攻克了高应力破碎性地层井壁稳定难题,助力刷新8项国内石油工程新纪录。发表论文6篇,申请专利7项,荣获局级科技奖励荣誉等5项。

勇当创业急先锋。面对建院以来最大的工程投资项目,第一时间请缨加入团队,敢于担当,克服工期紧张、任务繁重、条件艰苦等困难,保质保量完成EPC招标、开工报告获批等里程碑节点6项,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同时,参与构建了财务、内控等管理体系,有效提升治理能力和运行管理水平。

 

张亢 

张亢同志始终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指示精神,坚持弘扬“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石化优良传统,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标准化管理相关工作,累计完成100余项院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年组织开展院标准化培训2~3次,讲授“工程院企业标准制修订流程”“院质量管理规范体系”等课程内容;协助组织开展国家、行业、中石化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强IPD集成产品研发模式、科研项目管理和院工具类、助剂类等产品研发过程的调研和业务知识学习,推动落实院科研工作“四化”要求,组织制定系列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及产品研发管理规范,推动构建特色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协助组织进行科研质量劳动竞赛及科研项目过程质量监督检查,会同各部门大力开展标准化工作,各类科研活动有标可依,对标执行,全院工作质量取得较大提高。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1项院创新空间项目,参与制定1项中石化一级企标、2项院级标准,获得1项局级奖励。


杜金龙

杜金龙同志长期从事固井工艺及井筒密封完整性相关工作,始终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在科研和现场技术服务中,体现了勇于担责、敢于攻坚的工作作风。

在科研中,敢于攻克“卡脖子”技术,针对页岩气现场套变严重的问题,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复杂构造高强度压裂诱导应力对套管变形的影响》、《威荣页岩气产层套变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等,揭示了压裂过程中套变的地质内因,提出了防套变工程技术措施,威荣页岩气区块套管变形率由2019年的83.3%降至2021年的11.1%。

在技术服务中,扎根一线,甘于奉献,承担和参与了顺北、威荣、焦石坝等多个区块固井技术服务。并在中石化东北局完成60余口井泡沫固井技术服务,提速降本效果显著,平均单井节约承压堵漏作业时间14天,创造了最低入井水泥浆密度(0.7g/cm3)和最高泡沫固井温度纪录(北5井,172℃)两项纪录。加入新能源中心后,积极承担地热、储氢、储能井筒密封完整性研究工作,负责和参与了弹韧性水泥浆研发、泰安和云南压缩空气储能地下工程设计等多项工作,为推动新能源核心业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侯乃贺 

2011年7月毕业后进入工程院,主要从事井下工具研发、成果转化和现场推广应用工作。2023年8月调至生产管理部,负责院成果转化和技术支持过程管理等工作。2021年3月至4月,在胜利油田党校参加中石化第十二届青干班培训。2022年5月至12月,入选集团公司三百三千计划,在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工艺研究所主任师岗位实践锻炼。先后主持及参与科技部和局级项目十余项,获省部级成果奖励4项,局级7项。多次荣获工程院“先进工作者”、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称号。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和现场负责人,实现裸眼滑套、可溶桥塞、PGA暂堵产品等多种新型压裂工具的研制和规模化推广应用,打破了国外的技术与市场垄断,累计应用200余井次,实现了高端压裂工具在华北和东北等工区的国产化替代。针对现场需求,负责完成导引式双向锚定封隔器和旋转引鞋等工具研制,在西南油气和西北油田成功应用,获得了现场认可。

负责完成院优势技术和产品在2023年CKPPE、2024年亚洲OTC、2024年CIPPE等展出和推介,提升了工程院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吴雪鹏

吴雪鹏同志先后承担国家项目、集团公司项目12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36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12篇),申报发明专利14项,参与制定企业标准2项。参与编制直属院“科改示范行动”实施方案,通过集团党组审议。2022年5月至2023年9月借调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主要负责指导中央企业开展科技合作、科学普及、科研作风学风、企业科协建设等,参与了科技政策穿透式落地情况调研。

不断提高政治素养,锤炼政治能力。积极参加宣讲报告会、支部学习、加强自学等方式学习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升“政治三力”、强化理论武装、增强纪律作风。时刻提醒自己想明白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怎么能做好。强化政治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确保落实工作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切实提升履职能力,练就过硬本领。一是深度参与起草1件上报报告,40余天近20轮修改,获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和李强、丁薛祥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二是牵头完成2件重点督办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主办件答复,获国资委优秀答复件提名。三是牵头组织保障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与科技部、工信部等6部委会商会,与中国科学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署,负责起草玉卓书记等主要领导讲话参考20余份。四是牵头起草国务院国资委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和百问百答中科技创新相关内容。五是牵头组织中央企业参与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科普微视频等大赛,国资委首获优秀组织奖,助力中国石化获2022年度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奖。

 

吴言 

吴言作为一名党委组织部的员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在组织部门岗位上以更加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院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

自入职以来,主要负责组织培训、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

组织培训: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员工培训活动,包括主题教育专项培训、领导人员综合能力提升、新员工入职培训、科研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等。协助组织保密、安全环保、石油工程领域专业培训等,确保员工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提升工作效率。

人才培养:协助配合做好“百舸千帆”和“卓杰计划”相关工作,共选送28人赴国资委、中海油等单位挂职,接收19人来院交流,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实践锻炼长效机制。

人才引进:2023年招聘并报到高层次人才1人,博青人才3人,博士后出站入院5人,系统内成熟人才1人,应届毕业生25人,特别是通过专场招聘会,提前吸引到剑桥大学博士生参加我院校园招聘,并最终录用。引才数量、引才质量创近年来新高,人才来源更加多元化。

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细节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当好部门“大管家”,处理好部门综合事务,组织工作的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努力成为部门的后盾。


闫立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要求,积极践行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不畏困难,苦干实干,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加强工程院创新平台建设,推进高水平学术交流,全面提升科研项目HSE体系思维,全心全意为院科研人员服务,营造开放、共享、协作、共赢的学术环境,为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用担当与坚守书写重点实验室管理的匠心。

近年来,牵头积极申报深层地热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煤层气重点实验室等9个创新平台,成功获批包括中国石化超深井钻井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内的6个创新平台,其中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喜获国家能源局批复,成为“十四五”首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之一;石油和化工行业超深油气井钻完井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成为我院第一个行业重点实验室。

 

敬明旻 

敬明旻同志担任企管法律部风险内控管理岗位以来,始终围绕公司主责主业,以提升科研生产质量和效率为目标积极将各项改革措施固化落实到风控内控体系,在全面风险管控、内控体系建设、内控执行监督等工作中主动担当、精益求精,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沟通协调能力和大局意识。善法治做实内控“践行者”,行合规当好风险“吹哨人”。

始终秉持“工匠”精神,认真组织内控手册修订,细致梳理39项关键业务,绘制78张矩阵表格,逐一梳理376个行权事项,厘清管控流程,精益求精做实内控制度。严格筑牢“防线”屏障,聚焦核心业务风险和内控薄弱环节,以“打着灯笼找问题”“翻开石头找蚂蚁的方式开展内控监督,从关键领域入手抓实风险防范化解。时刻保持“空杯”心态,认真钻研风险内控专业知识,取得国家注册风险管理师证书,成为各项关键业务领域的“万事通”。

 

 

每一位候选人都是工程院的骄傲,都是祖国能源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现在,评选通道已经开启,我们诚挚地邀请您积极参与到这次评选活动中来,支持您心目中的杰出青年!

 

点击二维码支持一下

评选截止时间为2024年56中午12:00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门户应急通道


信息来源:院网新闻
2024-04-30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百沙路197号中国石化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102206        电话:010-56606666

技术支持: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法律声明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3723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