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榜样丨青春在科研生产一线闪光 —— 记院先进工作者李胜

“一个新时代石油科技工作者不仅要做好科研,更要解决油田现场实际问题,要动脑子、想办法,否则这份工作就是没做好。”这句话是油田化学研究中心李胜的座右铭。

自参加工作以来,李胜扎根钻井液技术研究领域十五载,做实验、跑现场、解难题、提技术、破瓶颈,他以实干创造实绩彰显工程院人风采,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华章。

耐得住寂寞的“科研人”

科研是一场无声的战役,耐不住时间的寂寞、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很难坚持下去。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发育,易漏失,钻井液固相侵入是造成储层损害的主要因素。如何降低固相损害储层的问题,是摆在油田化学研究中心储层保护团队长李胜面前的难题。

钻井液体系性能的优劣关键在优选处理剂。从上百种处理剂中找到最优配比,如同26个英文字母,可以组合成无数个单词,要找到最合适的那个,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虽然屡屡受挫,但李胜仍然斗志昂扬。“失败是常态,随随便便就成功那才不正常。”他说,“但只要坚持就会胜利。”

为加快实验进度,他常常一大早进入实验室,有时一天要做四、五个实验,同时开动二、三台设备,楼上楼下地跑。“单在实验室里,一天1万步轻松就能达标。”他开玩笑地说。

就这样每天“两点一线”奔波在实验室和办公室之间。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流变参数和滤失量均可有效调控,很快试验获得了成功采用现场油田水为基液,开发了以自主研发的抗高温抗钙增黏剂为核心的低成本无固相钻井液体系,从源头上有效避免储层损害,提高了单井产能,实现了降本增效。

低成本抗高温抗钙无固相钻井液体系先后在塔河油田成功应用7口井,投产井平均日产原油25.9t,是同区块单井配产的1.4倍,为塔河深层油气资源绿色、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利器,有效助力西北油田高质量发展和千万吨级油气田建设。

 

图为李胜在低成本无固相钻井液施工现场查看报表

据了解,他累计负责及参与了20余项科研项目,涵盖了储层保护、井壁稳定、水基钻完井液、油基钻井液、堵漏等多个研究方向,科研成果显著,荣获省部级奖3项、局级奖8项,发表文章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

解决现场问题的“排头兵”

李胜认为,钻井液现场技术支持工作如同医生做手术一般极具挑战,要随地层、井况、时间、外界环境等变化去调整。当一口阻卡严重的井,通过调研和思考,把问题解决掉,他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202310月,我院接到需亟待解决集团公司重点预探井福1井完井测试液的紧急任务。

“李胜,你是老党员,也是工作中的多面手,这个急难险重的工作就由你牵头组织开展室内实验及现场施工。”油田化学研究中心经理李大奇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他。

作为“抗高温完井测试液党员突击队”队长,他带领项目组在短短20d内,加班加点完成了300余组实验,构建出了抗温221℃的超高温完井测试液体系,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赴现场组织施工。

正值农历新年之际,他主动请缨驻守一线,一丝不苟地忙碌在泥浆罐、值班房、实验室……完井测试液性能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配浆材料的用量、固控设备的性能、井场水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完井测试液性能,更何况如此高温度的井,完井测试液入井后的变化更是无法预测。李胜坦言,超高温条件下完井液静止时间越长,风险越高,“压力如同参加高考。”在他和前后方团队共同努力下,确保了重点预探井福1井顺利完成超高温测试作业,创亚洲地区超高温地层测试新纪录。

经过30余口井技术服务工作的历练,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负责及参与完成了福1井、且深1井、顺北鹰1井、梨页1HF井、北8井等多口重点探井现场施工,为我院特色处理剂、钻完井液体系等科研成果的落地,打造我院钻井液技术品牌,持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李胜在福1井施工现场

油气勘探路上的“急先锋”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这是李胜始终坚守的信念。

自入职以来,年均出差5个月以上,从东北冰川到巴蜀大地,从西北沙漠到鄂尔多斯戈壁,他将自己的脚步深深地留在了石油工程技术发展的道路上,在油田一线现场书写了一名党员的忠诚。

李胜作为“抗高温无固相钻完井液青年突击队”副队长,全面负责完成了7口双保型低成本无固相钻井液服务井。期间,他的女儿不慎严重摔伤导致肱骨骨折,家人担心影响他的工作,并没有告诉他。直到1周后与家人视频,看到吊着护具的女儿,这个打拼井场多年的“硬汉”眼中泛着泪光。“爸爸,我没哭,和你一样坚强着呢!”他是多么期盼能够陪伴在孩子身边,但考虑到任务重、人手短缺,他毅然坚守一线97d,直至全部施工任务圆满完成才返回家中。

作为“抗温200℃白油基钻井液党员突击队”队员,在集团公司重点探井且深1井侧钻生产的迫切需求面前,他主动放弃春节假期,深入实验室,加班加点开展配方优化,全程参与构建出了耐温220℃、密度达2.30g/m³的全油基钻井液体系。现场施工期间,他制定了完善的施工措施与复杂情况应急预案,高效完成了全油基钻井液配制,为全油基钻井液在且深1井超深复杂盐膏地层的成功应用奠定了基础。

一路走来,他从一名青涩的大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一名钻井液技术领域的科研骨干;未来,他将继续守正创新担使命,把青春融入国家的能源事业中。



信息来源:院网新闻
2024-04-23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百沙路197号中国石化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102206        电话:010-56606666

技术支持: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法律声明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3723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638